近日,《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將報省人大審議,預計將在年內實施,這也是我省首部有關固體廢物的地方環境法規。我省目前固體廢物產生現狀及特點如何?采取了哪些污染防治監管措施?固體廢物環境立法具有哪些必要性?《條例》的實施對于我省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具有怎樣的意義?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陜西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李敬喜。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我省固體廢物的產生現狀及特點。
李敬喜:近年來隨著我省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危險廢物產生量快速增長。2013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7815.64萬噸,產生量居全國第10位;同年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為99.85萬噸,增長速度遠超全國平均值。
危險廢物的危害性極大,且對環境的污染具有潛伏性和滯后性,處置不當將會對大氣、水體、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還有可能發生毒性或急性化學反應,直接威脅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全省危險廢物產生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分布區域集中。主要集中在延安、榆林、商洛、漢中4市,占到危險廢物產生總量的91.94%。二是危廢種類復雜。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劃分的49類危險廢物中,我省產生危險廢物涉及35類,其中,以廢礦物油的產生量最大,達到59.40萬噸,占到產生總量的59.5%。三是行業聚集明顯。全省產生工業危險廢物的企業853家,涉及40個行業。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四大行業的危險廢物產生量占到全省總危險廢物產生量的97.12%。
記者:近年來我省在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方面出臺了哪些政策及措施,總體效果如何?
李敬喜:危險廢物處置是個新的環保課題,但又與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的環境事件。面對危險廢物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全面開展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和臺賬管理制度。重點是摸清底數,規范管理在控危廢,并建立了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二是依法監督,開展危險廢物產生處置企業執法檢查,有效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經營企業,及時堵住企業管理漏洞。三是全面部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制訂了一系列考核制度和標準,加強管理考核。四是重點針對陜北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進行整頓,解決好陜北地區石油、天然氣開采產生的油泥、泥漿環境污染問題。
記者:我們知道國家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什么我們省還要進行地方立法?
李敬喜:固體廢棄物實際也是資源。有兩句話比喻得很形象。一句是“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一句是“城市是未來的礦山”。管好用好固體廢物,不僅是消除污染的需要,也是資源再利用,節能減排的需要。近年來國家對固體廢物管理工作高度重視,目前國家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方面制定、頒布了不少法律法規,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各項管理制度也不斷建立和完善,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水平、城市垃圾和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速度及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及監督管理工作在許多方面還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亟待制定一部地方性的法規加以明確。因此,加強我省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法制建設,制定一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法規,全面、系統地規定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基本原則、制度、政策和措施及監督管理體制、法律責任,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進一步納入我省法制化建設的軌道,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記者:您認為即將出臺的《條例》對于我省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具有怎樣的意義?
李敬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固體廢物立法工作正是我省環保系統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體現;同時,《條例》的實施為我省固體廢物在發展規劃、環境準入、環境執法等多方面提供更為健全的法律依據,對我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來源省環保廳
依法管好用好固廢資源——專訪省環保廳副廳長李敬喜
- 2015-04-16
-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