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階段,我國還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上升期,在今后一段時期里,危險廢物還呈現不斷增加趨勢,危險廢物污染防治上行壓力加大,但環保部門實施的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剛剛起步,基礎性工作仍十分薄弱。如何搞好新形勢下的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已成為擺在各級環保部門面前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認為進一步做好當前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應注重五個環節:
摸清底數,加強監管
有調查,才有發言權。底數不清,基礎數據缺乏,不利于危險廢物污染的基礎研究,不利于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措施,更不利于環保部門對危險廢物產生和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以陜西省為例,為了加強對危險廢物的環境監管,從2009年起連續5年利用陜西省固體廢物綜合管理系統在全省開展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各企業于每年第一季度上網填報,省、市、縣逐級匯總,建立了3級危險廢物管理信息庫,并掌握了全省危險廢物的四大特點: 一是危險廢物產生量增長快,遠高于全國增長速度。二是地域特色鮮明,陜北主要為石油類危險廢物,陜南主要為重金屬類冶煉廢渣,關中主要為制造業廢渣、廢液等危險廢物。三是種類復雜,危險廢物涉及35類,170個子類,主要為有色金屬冶煉廢物、廢礦物油、精蒸餾殘渣等。四是行業聚集,危險廢物產生量最大的行業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目前也開始逐年遞增。
突出重點,抓好關鍵
抓工作就要抓重點、抓主要矛盾,抓好關鍵環節。危險廢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且地域差異很大。因此,各地危險廢物管理的側重點不盡相同,但其管理有共性,即
從關鍵要害著手,抓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廢物、重點企業、重點環節,對危險廢物實施規范化管理。陜西省根據固體廢物申報登記數據,確定了危險廢物監管的5個重點:重點區域,即延安、榆林、商洛、漢中等4市;重點行業,即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行業;重點廢物,即廢礦物油、有色金屬冶煉廢物、表面處理廢物等;重點環節,全省所有的危險廢物轉移實行網絡電子聯單管理,實時監控車輛去向,杜絕運輸車輛隨意變更行駛路線、沿途傾倒危險廢物或交給其他企業進行處置,保證危險廢物合法利用處置。
分類監管,逐步管控
針對不同類別的危險廢物,制定不同的監管措施和目標。陜西省通過對工業企業重點源、非重點源和社會源危險廢物的逐步管控,實現了對區域危險廢物管理范圍的全覆蓋。一是精細化管理重點源。從2011年開始,把年產危險廢物1噸以上的工業企業作為危險廢物和處置企業,列入陜西省危險廢物重點監管清單,并每年進行動態更新,對危險廢物重點源企業進行整治,實現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二是逐步規范非重點源管理。2013年開始探索針對重點源以外小型企業的監督管理,計劃分3年完成危險廢物規范化整治,到2015年規范化管理合格率達90%以上。三是分類管理社會源。針對居民生活產生的社會源危險廢物,如日光燈管、廢電池等,研究分類回收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針對廢鉛蓄電池、實驗室廢物等重點非工業源廢物,建立分類回收和集中處理試點。研究社會源危險廢物強制回收目錄和制度,探索實施生產者延伸責任制。
落實責任,上下聯動
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是一項長期而持久性的工作,要把國家有關危險廢物管理的制度、標準和措施落實到位,必須落實各級環保部門的監管責任,落實企業的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上下聯動,才能取得實效。
一是要夯實環保部門固廢監管責任。從固體廢物專業機構建設入手,督促各設區市成立固體廢物專業管理機構,對一時爭取不到機構的市要求指定專人負責,解決危險廢物無人管的問題。明確各級環保部門的職責權限。固管專業管理部門負責危廢處置企業的管理,屬地環保部門負責轄區危廢產生企業的管理,依據職責權限指導企業依法、規范、自主的管理危險廢棄物。嚴格考核,把各設區市危險廢物重點源企業的抽查考核結果,納入對地方環境保護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低于60%的市(區)通報批評,并停止對這些地區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評優資格。
二是落實企業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要求產廢和處置企業建立完善的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處置等環節的相關責任人都必須在臺賬記錄簿上簽字,作為以后追究責任的依據。同時,要求產廢企業和處置企業落實國家各項環境管理制度,規范企業內部管理。此外,還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守法意識。
防范風險,確保安全
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的目標是防范污染風險,確保環境安全。要確保危險廢物管理不出事,必須對危險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處置實施全過程控制,防范各環節的環境風險。近年來,陜西省采取抓源頭、管中間、建機制、用重典的工作措施,確保全省的危險廢物環境安全。
一是從源頭上控制危險廢物。對建設項目各階段的固體廢物管理工作提出詳細而明確的要求,同時,要求固體廢物管理部門(機構)提前介入,實行固體廢物登記備案制度,建立健全環評、“三同時”驗收的部門會審制度。
二是實施危險廢物轉移電子網絡實時管理。投資建設了陜西省固體廢物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管理。在全省實行電子聯單,對危險廢物進行全過程電子跟蹤監管,提高了管理效率,防止非法傾倒。
三是建立風險防范機制。開展環境風險源排查行動,及時識別風險,介入處理,消除隱患。對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的單位實行掛牌督辦,限期消除,并指定專人負責跟蹤。督促企業制定應急預案,對企業職工進行環境安全和應急預案培訓,提高防范和處置污染事故的能力。
四是用重典,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從2011年起,我省已累計查處危險廢物違法案件256起,并對有關單位予以高限處罰。2014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嚴厲打擊非法處置、傾倒、排放危險廢物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對年產危廢100噸以上的產廢單位、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進行整治。來源省環保廳